壹
保密,是八七会议与会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纪律。他们有的从前门进,有的从后门进,根据史料显示,光是入场,就耗时三天。
贰
八七会议之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转入地下,《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成为党员开展活动必须遵守的行动总则。
叁
党内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实施,对于大革命失败后,规范党的组织原则、促进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极其秘密的紧急会议
八七会议会址并不好找,很多武汉当地人也不大清楚具体的位置。
3月19日一早,记者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隐于汉口江滩附近一条小巷中的八七会议会址。
参观八七会议会址,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过程。说它沉重,是因为会址中陈列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生死存亡的记忆。
一张 《大革命前后革命力量对照表》记录下触目惊心的数据: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31万余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余人;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5.8万人锐减到1万多人。
1927年,党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湖北省委党校教授张秋实告诉记者一个这样的细节:
“当时,为了判断共产党员是否脱党或叛变,接头的人会到他家敲三下门,如果屋里开灯人不出来,就说明他打算脱党了;如果有人出来,就说明他还愿意留在党内;如果屋内有人,但没有任何反应,则接头的党员须赶紧撤离。”
站在八七会议会址内,记者仿佛回到了1927年的8月:楼外行人匆匆,街头到处都是巡逻的军警,他们以各种借口挨家挨户清查,便衣暗探藏匿在大街小巷,武汉三镇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一次挽救党、挽救革命、解决重大问题的会议——八七会议召开了。
八七会议的会址应当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记者看到会址周边遍布着老建筑,当地居民说,这里曾是俄租界,过去住的大多是外国人。
八七会议会址所在地是一幢三层建筑,共产国际代表拉祖莫夫夫妇住在二楼,一楼是印度人开的百货商店,二楼公寓前后有楼梯,后门通小巷,屋顶阳台与邻居阳台相通,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便于撤离。
保密,是八七会议与会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纪律。他们有的从前门进,有的从后门进,根据史料显示,光是入场,就耗时3天。
不过,到了8月7日这天,与会人员仍然没有到齐,中央委员甚至有一半未到,原因是当时形势紧张,交通异常困难。由于缺席人数众多,会议只能称作“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就这样,八七会议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召开了。
记者迈上一段长长的楼梯,登上二楼,左手边就是当年开会的会场。纪念馆复原了开会的场景,看着一把把凳子、椅子,仿佛开会的人刚刚散去。
从严惩处违纪者
8月是武汉最热的季节,22位代表挤在狭小的公寓内整整一天,他们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定党今后的任务和方向,这是挽救党和革命危局的一天。
八七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形成了《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议决案》提出:“建立全国的秘密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的秘密工作。”在当时的革命形势下,严守纪律尤为重要。因此,《议决案》 强调:“严守党的纪律尤其为秘密党之必要条件。党部机关之一切决议及决定,调遣等等,应当绝对的服从,一切党员,不论其地位如何都应如此。凡破坏纪律者,都应从严惩办(停止职务,开除党籍等)。”“极严格的秘密规律,是秘密状态中党的工作之基本条件。虽极小的破坏秘密规律,都应与以严厉的处分(一直到开除)。”
八七会议之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转入地下,《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成为党员开展活动必须遵守的行动总则。
八七会议的另一重要成果是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决策民主化与中央集中领导的统一,是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曾经说过:“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也就是说,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张秋实说:“1927年3月间,瞿秋白撰写长文《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比较明确地提出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强化集体领导的主张。这篇文献在中共五大期间刊印成册,在代表中间引起强烈反响。”
瞿秋白在八七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张秋实表示,此后,瞿秋白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不仅在理论中阐释,更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而且建章立制,通过发布一系列的中共中央通告,促进党内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实施,对于大革命失败后,规范党的组织原则、促进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
报记者张晓丽
原文链接:http://epaper.lnd.com.cn/paper/lnrb/html/2016-06/27/content_1669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