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路名品 | 有一种路,以你们为名
发布时间:2021-10-16 点击:2812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开启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历程。

 

    作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发生地,武汉三镇留下了诸多辛亥印记,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武汉那些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路名。

 

#01不该被遗忘的英雄

Huangxing Rd.

    武汉的路名十分有意思,平行或者相交的道路之间有时会产生奇妙的联系。

 

    比如在江岸区与中山大道相交的有一条路名为黄兴路,仿佛诉说着两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与黄兴的革命友情。

    黄兴路位于曾经的法租界内,原名“巴黎街”。1943年6月改名“天隆街”,1946年改为“黄兴路”。1967更名“保卫路”,1972年恢复为“黄兴路”至今。

 

    黄兴路其貌不扬,有时武汉本地人想描述黄兴路的位置时,甚至只会说是在大智路或者胜利街附近。

    孙中山与黄兴都是辛亥革命最有影响力的革命先驱,世以“孙”、“黄”并称。孙中山作为革命运动的理论宣传家和革命经费的募集者,而黄兴作为革命组织大部分军事活动的指挥者,两人一直是紧密合作的。

 

    1905年,黄兴因围捕逃入日本之时,与孙中山第一次见面。在日本期间,两人共同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黄兴并不是一个理论家,而是一个注重实际的实行家。他为筹建新的党部竭力经营,为部队及人才殚精竭虑,也为募集资金四处奔波。

红楼(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位于武昌

    黄兴在1911年初组织广州起义时,就已令人出发至湖北组织当地起义。1911年10月2日,听闻来自湖北的报告时,黄兴即刻致电为武昌起义筹集资金。然而事态发展迅速,当讯息送达孙中山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三个星期了。

 

黄兴拜将台纪念碑

位于武昌

    11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其惊心动魄的时代伟力,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成为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02他们牺牲在黎明前

Pengliuyang Rd.

    在武昌市区,有一条路全长约1400米,名为“彭刘杨路”。

 

    彭刘杨路位于武昌区蛇山南麓,紫阳路北侧。东西走向,东起阅马场,西止临江大道。其前身为“平阅路”(平湖门到阅马场),1948年,为纪念因辛亥革命而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盛三位烈士而改名“彭刘杨路”。1966年改为“革命路”,1972年恢复为“彭刘杨路”至今。

    1911年10月9日,即武昌起义前一天,汉口宝善里革命机关的一声意外的爆炸暴露了起义的秘密,清军因此获得了汉口、武昌各革命机关地址及党人名册。

 

    当晚10时过后,总指挥部的大门被搜捕的军警擂响。形势危急,刘复基为掩护战友而被捕,彭楚藩与杨洪胜也陆续落入清军手中。

      清湖广总督瑞澂下令铁忠等人在总督署衙门大堂里连夜会审革命党人。第一个被提审的是彭楚藩,他在敌人的刑场(原湖广总督东辕门前)威武不屈、拒不下跪,英勇献身。接着受审的是刘复基。在敌人的屠刀前,刘复基神情自若,视死如归,高呼“同胞呀,大家努力”等口号,慷慨就义。最后受审的是杨洪胜。虽然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但他没有供出一个同志。临刑前,大骂清吏:“好!只管杀,我只怕你们也有这一日呢!”而后壮烈牺牲。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牺牲在10月10日的黎明。这是一个最黑暗、最阴沉的黎明,也是一个新时代即将来临的黎明。

    解放前彭刘杨路为碎石路面,西段多为低矮破旧平房,东段有国民党湖北省府驻地、教会设立的同仁医院、国民党武昌县地方法院、湖北省高等法院。

 

    解放后彭刘杨路经过不断建设,东段两侧高大楼房拔地而起,曾经的武昌酒楼,原名大中华餐馆,在东段解放路进口处营业,以烹调湖北名菜武昌鱼著称,毛泽东的词句“又食武昌鱼”,即说的是大中华餐馆烹饪的武昌鱼。


    品路名,读武汉。

 

    路名寄托着武汉人民对英雄的怀念。武汉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除了黄兴路与彭刘杨路,还有首义路、起义街、湖北共进会旧址、四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等。

 

    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武汉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融入了城市发展之魂。武汉,以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向世人展示着“英雄之城”的别样魅力。

© COPYRIGHT 2019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7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