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路名品 | 路名也玩“谐音梗”
发布时间:2021-10-30 点击:3329

 

 

知道吗?武汉的路名会玩“谐音梗”。

 

武昌的“珞珈山路”与汉口的“珞珈山街”,两条路隔江相望,极易混淆,命名方式却都逃不出“谐音梗”。

 

 

珞珈山路

Luojiashan Rd.

 
 

“珞珈山路”位于武昌区珞珈山南麓。原为连接街道口至武汉大学校区的通道,后延伸至风光村之北。

 

这条路始建于1930年,名为“大学路”。1967年改名为“文革路”,1972年复名为“珞珈山路”,路因“珞珈山”而得名

 

 

 

珞珈山,原名逻迦山,亦名落驾山、落袈山、罗家山,地处东湖之滨,湖山秀丽,远近闻名。

 

1929年武汉大学在勘查新校址时,闻一多先生将山名按谐音改为“珞珈”,象征坚硬的宝玉,以此标示武汉大学是当时两湖的最高学府。

 

“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也寓意着武汉大学当年劈山建校的艰难。

 

自此,“珞珈山”之名沿用至今,因其命名的“珞珈山路”也成为耳熟能详的路名。

 

 

珞珈山街

Luojiashan St.

 
 

 

珞珈山街,位于汉口江岸区中山大道东侧,在兰陵路与黎黄陂路之间,长约140米,街道两侧均为二至三层的红砖西式洋楼。

 

 

 

清末时,珞珈山街所在之处曾是块空地,被划分在俄租界内,于民国初期建房成路。因区域内花园里一块刻有“洛加”名字的石碑,所以整条道路被称为洛加碑路。

 

 

1946年,民国政府取武昌珞珈山的“珞珈”谐音,改称此路为“珞珈山路”,解放后改名为“珞珈山街”。

 

1967年,“洛加”石碑被毁,珞珈山街短暂改名为“韶山横街”,又于1972年恢复成“珞珈山街”。

 

其实除了珞珈山路与珞珈山街,武汉还有许多道路都采用了“谐音”的命名方式,如:丹水池(端水吃)路,积玉桥(鲫鱼桥)街,水果湖(水口湖)路,武胜(武圣)路……

 

每个路名都有自己的故事,又通过“谐音”雅化,成为了如今朗朗上口的武汉路名。

 

 

编辑:冯天

责编:李岚

 

参考文献:

《武昌老地名》、《武汉地名志》

© COPYRIGHT 2019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7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