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新韵 | 在闹市中寻一隅静谧,探历史瑰宝与革命圣地
发布时间:2023-05-27 点击:1443

 

洪山片革命文化街区,南至武珞路,北临八一路,面积51公顷,以宗教文化和革命遗迹为其主要特色。

 

留存武汉的古建筑有“四塔二桥一牌坊”一说。其中“四塔”中的两座塔——洪山宝塔与无影塔,均位于历史地段洪山片。

 

洪山宝塔

 

洪山宝塔位于宝通禅寺内部,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据说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为宝通塔,因坐落洪山,后人又称“洪山宝塔”。该塔七层八面,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4.1米,基宽37.3米,顶宽4.3米,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登塔远眺,两山对峙,二水分流,三镇英姿尽收眼底。

 

洪山摩崖石刻

 

在洪山宝塔下,能看到“东岩”、“寿泉”、“东山赋”、“云扃”、“栖霞岩”、“清肃”、“翠屏”、“狮子峰”八处石刻。它们散布于绿树成荫的洪山南坡,被称为“洪山摩崖八景”。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荆南参军赵淳在洪山(时称东山)建东岩阁,将其所写《东山赋》《东岩阁记》刻于山石之上,同时就山上各处的天然形态和色彩纹理稍施斧凿,依其形状分别命名,用隶书、楷书将它们镌刻于石上,留存至今。

 

无影塔

 

与洪山宝塔齐名的另一座塔——无影塔位于洪山西麓的洪山公园内,无影塔又名兴福寺塔,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为仿木结构石塔,四层八面,重檐楼阁式,高11.25米,底径4.25米。

 

兴福寺塔形制古朴、年代确凿,可作为武汉地区古建筑断代的重要标尺。

 

施洋烈士陵园

 

洪山片,除了优美的景致,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片街区流淌着红色记忆,印刻着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许多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施洋烈士陵园,内有施洋烈士墓,墓呈八方形,坐北朝南,边长1.9米,高2.5米,墓前有纪念碑,高5米,左侧刻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二七惨案”经过。纪念碑前是施洋烈士塑像,董必武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年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施洋烈士塑像

 

施洋,湖北竹山县人,生于1889年,1922年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著名的劳工律师。

 

1923年,施洋参加并领导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等十多次罢工斗争。为了维护工人权益,施洋起草罢工文件,四处演说。2月7日晚,北洋军阀以“煽动工潮”的罪名,逮捕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同月15日将其杀害于洪山脚下。施洋牺牲后被安葬在洪山西麓,1953年总工会迁墓建陵园于现址。

 

独立团烈士陵园

 

洪山东部还有一座烈士陵园——北伐第四军独立团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6年北伐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攻克武昌城战役中阵亡的191位将士而兴建的合葬墓。

 

墓四周环以垣墙,墙内松柏成林,挺拔苍翠,象征着革命烈士浩气长存,也寄托着人民对先烈的追怀和崇敬。

 

独立团烈士纪念碑

 

 

1926年6月,被誉为“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突进平江,连克汀四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下。

 

9月初,独立团奋勇队在一营营长、共产党员曹渊的带领下,与敌奋勇搏杀,曹渊等191位官兵在战役中壮烈牺牲。攻克武昌后,1927年由叶挺团长提议,将攻城阵亡官兵的遗体合葬于此。

 

 

 

在人流熙攘的商圈对面,绿荫掩映着晨钟暮鼓与烈士们的满腔热血。洪山片革命文化街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闹市区里少见的清净之地,于喧嚣中独守着一片宁静。

 

如果你想寻一处曲径通幽、瞻仰先烈的地方,这里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资料来源:《武汉历史建筑图志》、《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览》、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长江日报

编辑:天天

责编:李岚

 

© COPYRIGHT 2019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7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