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新韵 | 一片红房子,见证报国初心
发布时间:2023-07-17 点击:2536

 

 

 

从高空俯瞰武汉市的青山区,12栋“红房子”排成一个矩阵,曲折迂回的红屋顶,掩映在绿树丛中,红彤彤的房子排成一个巨大的“囍”字映入眼帘。

 

这便是青山有名的“红房子”。

 

 

青山“红房子”片工业文化街区主要包括红钢城和红卫路两处,面积约37公顷。这里是“一五”时期仿照前苏联规划模式修建的大型生活社区,社区被棋盘式道路网划分成为若干街坊,供武钢职工居住。

 

红砖文化与院落文化相互融合,这片“红房子”是武汉最早的城市综合生活体,也曾是十里钢城最令人艳羡的“高档住宅”。它见证了武钢作为共和国钢铁长子初心报国的历史,也见证了青山区成为“青山绿水红钢城”的华丽转变。

 

 

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批准建立武汉钢铁公司,定址青山,来自全国10多个省的钢铁工人和家属集结“钢城”。

 

武钢曾为青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1955年破土动工,1958年投产至2000年,由一期工程的15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发展到具备年产钢铁各7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和硅钢生产基地。

 

武钢三千群众欢呼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70年-湖北卷》

 

伴随武钢的建设,钢铁职工的生活区也相应规划出炉。武钢作为苏联援华的156个项目之一,红钢城地区的武钢职工住宅区的规划,基本上整体复制了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模式。

 

“红房子”由长江向内陆延伸,街坊代号按数字排列,被称为“红房子”的住宅区主要是指 4、5、6、7、8、9、10街坊。因这些房屋均为三层砖混结构,清水红砖墙,各单元入口处有砖花饰,造型较为简单,所以俗称“红房子”。

 

 

红钢城的“红房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住宅建筑的代表,体现了“一五”时期工业城的历史特色。

 

8、9 街坊“红房子”按照苏联建筑模式采取围合式结构,导致大尺度庭院,建筑密度、容积率较低。4、5、6、7 街坊“红房子”为适应武汉夏热冬冷气候,减少了东西向的布局,采用了外周边围合内行列式建筑布局形式。

 

 

“红房子”作为独特的工业文化遗产,承载了武汉的发展,也成就了武汉的辉煌。它每一个街道每一门每一户都有武汉钢铁工人的缩影,每一砖每一瓦都铭刻着武汉变迁的印记。

 

跨越了半个多世纪,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调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及宝钢、武钢合并重组,青山承担了改革使命,经历了变革阵痛,从“挺起共和国钢铁脊梁”的火红年代逐步过渡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

 

 

而“红房子”作为青山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城市记忆,曾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对这片红砖、红瓦、红屋顶有着特殊的依恋。“红房子”今后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也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青山“红房子”片规划采用环境提升、表面维修等多种方法对“红房子”建筑进行更新,使“红房子”建筑能适应高级酒店、时尚酒吧餐吧、中高档商业设施、展览馆、办公场所、创意艺术工坊等使用功能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积累丰富的程度,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速度,史诗般的经历,奇迹般的变化,令人惊叹!世人瞩目!

 

未来,它将变得更好!

 

 

 

资料来源:《影像中国70年-湖北卷》《青山文史 青山城建》、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政府官网、新华网、长江日报

编辑:天天

责编:李岚

 

 

© COPYRIGHT 2019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7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