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武汉 | “Hankow到Hankou”
发布时间:2023-11-14 点击:963

“Hankow到Hankou”

第一章:HankowHankou

Chapter 1: “From Hankow to Hankou”

 

“全世界都知道,1927年的汉口是‘红色的汉口’”,这是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在她所著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China’s millions)中的一句话。

Anna Strong, an American journalist, once wrote in her book China’s millions, “The city of Hankow in 1927, was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Red Hankow’”. 

 

她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埃德加·斯诺一起,向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人、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实况,而被中国人民亲切的称为“3S”。

Together with another two American journalists, Agnes Smedley and Edgar Snow, she objectively reported to the world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its leaders, as well as the Chinese people’s resolute resistance against aggression. Therefore, they were affectionately called “3S” by the Chinese people.

 

她曾在1927年来到中国,见证记录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及最终结局。

When she visited China in 1927, Anna Strong documented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under the first KMT-CPC cooperation and its end.

 

而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她在文章中所写的汉口和现在的拼法并不一样。

If you are careful enough, you may find that in her article, the spelling of “Hankow”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w.

 

为什么一座城市会有两个拼法不同的名字?这是因为这两个词恰恰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Why a city’s name has two different spellings? That is because these two words exactly re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汉口(HANKOW)这个词其实来自威妥玛式拼音(Weda System),威妥玛(Thomes Francis Weda)是英国外交官,他在一八六七年出版了一部《语言自迩集》(Yü Yen Tzu rh Chi),是一本用罗马字母拼写汉语的教材,后来却成为很长一段时间中英文音译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名称的一种主要拼法。

In fact, the word “HANKOW” comes from the Weda System, whose inventor, Thomes Francis Weda, was a British diplomat. In 1867, he published the Yü Yen Tzu rh Chi, a textbook which used Roman alphabets to spell Chinese. Later, this method became a principal way to transliterate the name of Chinese people, places or objects into English during a long time.

 

于是在汉口从1861年开埠以后,使用了威妥玛式拼音的汉口以及其他组合起来的词组如粤汉铁路(Canton-Hankow railway),汉口火车站(Hankow Chuo-Shatan),随着各类英文报道走向了世界。

Therefore, after the opening of Hankow port in 1861, the word Hankow spelt in Weda System and other Chinese phrases with “Hankow”, such as Canton-Hankow railway and Hankow Chuo-Shatan, were spread to the world with various English reports.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确立了汉语标准音的基础上,又推行了“汉语拼音方案”(Scheme for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e government put the Scheme for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into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Putonghua (Mandarin) and establishing the Chinese standard pronunciation.

 

而最终在1977年联合国召开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我国代表团提出的“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提案得到了通过。

Finally, at the Third Conference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 hel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77, China’s proposal to “using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a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o spell Chinese place names in Roman alphabets” was approved. 

 

于是,汉口一词也完成了两个时代的转变,以全新的面貌跟随汉口这座古老的城市一起,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Since then, the word Hankou has completed its transition between two eras. With its brand-new look, it has moved towards a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with the ancient city of Hankow.

 

 

Extended Reading

1927年的汉口

  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回首1927年,中国革命经历了大革命、大屠杀、大起义,实现了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的伟大转折,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这一年风云变幻,从年初到年尾,从南方到北方,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未来的大事件。

 

这一年,北伐军势如破竹,战果赫赫;这一年,蒋汪集团背叛革命,血雨腥风;这一年,共产党人奋起反抗,武装起义;这一年,毛泽东勇闯新路,引兵井冈……

 

1927年是党史、国史、军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那么在1927年,汉口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呢?

 

“一·三”惨案及收回汉口英租界

在1927年的1月3日,英国水兵公然对在江汉关前听演讲的武汉民众进行武装挑衅,制造了流血的“一·三”惨案。

 

英军的暴行激起了武汉各界群众的极大愤怒。武汉人民同仇敌忾,抗英风暴排山倒海。1月5日,三十万武汉市民举行反英示威大会,会后游行群众冲入并占领了汉口英租界。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国政府最终将汉口租界交还中国。此举在当时轰动全国,震惊世界,成为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帝斗争史上的伟大壮举。

 

“一.三惨案”发生后

愤怒的群众冲击英租界商店

图片来源:江汉关博物馆官网

 

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迁汉

1926年10月21日,29岁的刘少奇从广州来到武汉。他此行的使命便是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汉口办事处,并为全总机关迁汉作准备。

 

1927年2月1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迁汉。刘少奇身兼全总秘书长、省总秘书长两项职务。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共中央机关中共中央秘书厅从上海迁往武汉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革命重心从珠江流域转向长江流域,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从1926年9月开始,驻上海的中共中央即开始从各地抽调大批干部来汉工作。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4月中旬,陈独秀抵达武汉,居住于汉口原俄国租界四民街61-62号(今胜利街165-167号),中共中央最后一个机关中共中央秘书厅也迁往武汉。至此,中共中央机关全部迁到武汉,党的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到达了武汉。武汉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之一,也由此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被誉为“赤都”。

 

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

 6月19日至28日,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汉口召开,到会代表420人,代表全国280万有组织的工人。

 

这次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工人阶级团结各阶层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国民党右派的政变,以挽救革命。会议通过了《政治报告决议案》、《国民革命的前途和工会的任务》、《女工问题决议案》、《童工问题决议案》、《反法西斯主义及对法西斯工会斗争决议案》等13个决议案,并发表了大会宣言。大会选举了新的全总执委会,推选苏兆征为委员长。

 

八七会议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于8月7日在汉口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举行。

 

会议听取了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和瞿秋白的报告,讨论、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及一些决议案,选举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大革命失败前即在武汉提出“上山”思想的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发言,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通过的决议和告全党党员书,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对动员、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革命面临失败的形势下坚持革命斗争,起了重大作用,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汉全会议

8月12日,紧跟党的步伐,共青团在汉口召开了驻汉全体中央委员会议(史称“汉全会议”)。汉全会议改变了团的工作路线,接受了党的新的政治路线,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研究共青团“今后新的工作方针”。

 

 

“全世界都知道,1927年的汉口是‘红色的汉口’”,这是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中写的一句话。

 

1927年的武汉,名副其实,是革命的中心,赤色的世界。

 


 

资料来源:

[1]〔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千千万万中国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武汉市地名委员会编.《武汉地名志》.武汉出版社 , 1990年

[3]《【建党百年】1927:风云突变波涛涌——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学习时报

[4]《【党史故事】赤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学习强国

[5]《红色的历史 英雄的城市》·武汉党史网

[6]《不朽的丰碑——刘少奇在湖北》·湖北党史网

[7]《听文物讲故事|武汉的这幢小楼不一般》·新华社新媒体

[8]《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中国工会新闻网

[9]《团史里的湖北故事④ | 坚定不移跟党走!走进共青团在武汉召开的两次重大会议》·长江云

 

 

END

 

 

视频:李欣桐

编辑:冯天

责编:李岚

审核:荆菁

终审:赵丽

 

 

© COPYRIGHT 2019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7396号-1